新一期的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以长幅研讨论文方式报导我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讨所科学家们的一项严重发现。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基因组“生命信息载体”的第二种双螺旋结构——染色质的左手双螺旋结构。
第一种“生命信息载体”双螺旋结构是DNA右手双螺旋结构。61年前的同一天(1953年4月25日),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沃森和克里克在英国《天然》(Nature)杂志上宣布论文,宣告发现DNA的右手双螺旋结构,揭开了遗传信息怎么传递这个“生命之谜”。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最巨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他们也由于这项研讨与威尔金森共享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国科学家发现的30nm染色质左手双螺旋结构是更高一级的双螺旋结构。尽管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但DNA在生命体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任何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调控等生命活动都要在DNA与其所环绕的蛋白质构成的染色质这个“生命信息载体”上进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平研讨员、李国红研讨员和许瑞明研讨员经过多年的严密合作和不懈努力,使用一种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技能,在国际上初次解析了DNA和蛋白质折叠构成的30nm染色质的高清晰三维左手双螺旋高档结构。
该论文的评定人评论说,“30nm染色质结构是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问题之一,困扰了研讨人员30余年”,该结果是“目前为止解析的最有挑战性的结构之一”,“在了解染色质怎么安装这样的一个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记者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