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山海为远,不以风雨为惧。阔别三年,万商云集的景象再度在千年商都广州上演。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一期于4月19日落下帷幕,共吸引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内外采购商前来参展。本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日,同时全年常态化线上运营。
创办六十余载,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迎来了历史上顶级规模的一届。展览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线家,第一期进场人数累计超过126万人次……这座联通中国与世界的贸易桥梁,有哪些变与不变?记者做了采访。
“史上顶级规模”“参展人数众多”“场馆大到逛不完”,是本届广交会带给人们的最直接印象
可以上天的载人级无人驾驶飞行器,可以下水的康复水下跑步机,即插即用、轻松探测物体温度的红外热成像手机配件……大到工程农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小到汽车配件、五金工具,各种展品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正如印尼长友集团董事长黄一君所说,“在广交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找不到的。”
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不时在展位上驻足停留。参展商则会迎上去,热情介绍产品特点,与对方沟通具体需求。交换名片或联系方式后,采购商继续逛展,手里的拉杆箱里又多了一份感兴趣的产品资料,参展商的记录本里又多了一位需要跟进落实的潜在客户。
记者注意到,为了让客户看到自身技术实力、增进合作信心,参展商各显其能:有的直接在展台进行产品演示,让采购商近距离观察、体验产品细节;有的通过大屏幕直接演示车间的实时画面;有的把大巴车停在展馆附近,只要客户有意向、有时间,就能带客户去工厂参观。
“我认为广交会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展会,是当之无愧的No.1。”来自伊朗goldiran公司的客商Hosein Mokhtarian和记者说,自己此行主要关注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希望能将高品质的产品引介回国。“开展第一天,我新参会的朋友排队办理手续,花了近5个小时才进场,但是很值得。”
据官方统计,4月15日,广交会场馆全天进场37万人次,其中外籍人士达6.7万人次。
“疫情将大家隔开得太久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见面,也亲自探一探市场的‘冷与热’。”广交会线下展全面重启,全球工商界对此反响积极。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的47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其中不乏超过200人的大型团组;美国沃尔玛、法国欧尚、德国麦德龙等53家头部跨国企业参会。进口展规模也逐步扩大,首次在3个展期均设立,达到3万平方米,较疫情前增长50%。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8家企业参展,其中“一带一路”沿线%。
据了解,本届广交会展览面积由过去的118万平方米扩大到150万平方米,相当于210个足球场,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首次启用的展馆D区,室内外总展览面积约15.63万平方米,单个展厅面积均超1万平方米,使得原有的6万个展位一举增加到近7万个。
展馆D区采用双首层概念,一层空间设计承重高达每平方米5吨;二层空间均为无柱结构,采用全通透空间,适应于各类机械展览需求。本届广交会上,机械类、工业自动化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展区就集中安排在这里。
“史上顶级规模”“参展人数众多”“场馆大到逛不完”,是本届广交会带给人们的最直接印象。从19个国家和地区到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交会自创办以来,60多年间,“朋友圈”扩大了10多倍。人气爆棚,折射的是中国经济蒸蒸日上。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说:“这是一届久别重逢的广交会。中外客商既可以延续三年来‘屏对屏’的联络,又可以重启‘面对面’的洽谈,共襄盛举,共享商机。”
开展首日,江苏坚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就从俄罗斯、土耳其、巴西等国客户手中拿到了430万美元的意向订单。公司负责人“不打无准备之仗”,根据“线上+线下”的调研情况,调整了参展产品,除往届广交会热销的锂电钻外,还增加了角磨、电圆锯、扳手等热门锂电产品。
引流、接洽、达成意向、签单成交……开展以来,广交会捷报频传,外贸企业收获颇丰。抢订单、寻商机、拓市场的场景在各个展区轮番上演。创办67年来,广交会已累计出口成交约1.5万亿美元,累计线下大会和线万人,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有研究表明,广交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为1:13.6,即广交会上每成交1元,就会给区域经济带来13.6元的效益。
“在广交会上现场成交的数据,并不意味着广交会所有的成交数据。”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当一个外国采购商到广交会和中国参展商洽谈,认为这个产品不错,价格、交货期、运输条件都可以,就能马上成交,这就是一笔现场交易额。展会结束之后,可能有第二笔、第三笔、第四笔交易。
事实上,广交会不仅仅看重成交数据,更看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储士家表示,“本届广交会实现展览规模、题材优化、双线融合、质量提升四个新突破,开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征程。”
小巧的机舱呈流线型,外围有八组桨叶,看起来像是大号的无人机……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展区,广州科技企业亿航智能展出的三款无人驾驶飞行器引人注目。
“无需驾驶员,也不用考飞行执照,乘客只需要选定目的地,就能沿着设置好的航线自动飞行。我们的飞行器以电池驱动进行垂直起降。白色的是载人版,红色的是消防版,灰色的是物流版。”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介绍,这三款机型分别针对不一样的应用场景,都具有无人驾驶、全备份安全性设计、智能指挥调度中心集群管理等技术优势。未来随着政策推进,产品可应用于交通、物流、文旅等行业,有望成为推动中国新型民用航空产业成长、助力低空经济发展及引领智能制造产业的新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广交会优质特色公司数创新高,包括2000多家品牌企业和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称号的优质企业共计约5700家。企业线年,在疫情影响下,北交所“变压器第一股”科润智控仍然实现盈利收入、净利双双超过30%的大幅度增长。这是这家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交出的成绩单。首次参加广交会,科润智控董事长王荣既兴奋又期待,“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环境下,广交会作为对外开放的平台和窗口,可以让我们交到‘新伙伴’,看到‘新风向’,嗅到‘新商机’,找到‘新引擎’。特别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新参展企业尽快建立客户关系,进入市场,被同行所接受,是一个开阔视野、自我提升、树立形象的绝佳平台。”
秀实力、谋商机、促转型,之所以数以万计的企业瞄准广交会,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慕名而来,是因为借助这个窗口,能接触到本行业内中国最优秀的供应商,可以直观看到中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最新动向。
“广交会是外贸形势的风向标。”在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施闻雷看来,外贸形势好不好,只要来广交会现场,从来客数量、与客户及同行间的交流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今年下半年的外贸形势值得期待。”
“对外贸出口行业而言,2020年是最艰难的一年,2021年是最复杂的一年,2022年是最动荡的一年。”过去三年,让施闻雷印象非常深刻。2020年受全世界疫情影响,供应链一度中断,“我们不是无货可交,而是海外客户不接收。”2021年,经过一年的库存消化,国外需求陡增,受一些因素影响,交货周期有所延长,棉质产品出口受阻,“机会变多了,挑战也不少。”2022年,出口形势经历过山车式行情,“前5个月,比上年度同期增长近四成,尽管全年下来出口数据有所增长,但下半年行情确实有所回落。”
他们的努力证明,危与机并存,克服了危就是机。一是稳客户保订单,疫情初期,面临订单大量取消的窘境,公司发动全体员工承接防疫物资订单,顺利拿下英国卫生部3000余万美元、纽约市政府1900余万美元的订单。二是业务转型升级,立足出口存量业务,向产业上下游延伸拓展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增量业务。三是差异化竞争,将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应用到出口产品中,提高竞争力。此次广交会,公司带来了无水印染纱线及面料。该技术可提升染料利用率,耗水量低,产生的少量染色废水能回收利用,实现污水零排放,解决了传统水浴染色染料浪费严重和污水处理困难等问题,颇受用户青睐。
“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是人来人往。规模盛大的广交会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一方面展示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强劲势头,另一方面也印证了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这是始终不变的。”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对中国外贸形势表示乐观,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48万亿元,贸易顺差6万亿元。
中国出口为何展示出如此强劲的韧性?阿拉伯农工商联合会秘书长哈立德·哈纳菲认为,原因之一在于制造业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已经逐渐从农业、服装和纺织品等传统领域向高的附加价值领域转型,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
不变的是信心。“广交会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西班牙特乐士集团总裁霍安·巴萨加纳说,我们是广交会和中国的老朋友。过去20多年总能在这里找到优质的、合意的产品,并与中国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建立更多更好的关系。
每届广交会交易的规模、内容、结构都可能会有新变化,但中国对外开放的理念始终不变
在安徽江汽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展位上,一位美国客商被轻便小巧的仓储叉车吸引,饶有兴致地和工作人员聊了近半个小时,甚至还亲自站上踏板试了试。公司副总经理刘文营和记者说,本届广交会“有效客户”特别多,参加疫情后的首届广交会,大家大都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直奔主题”,那就是急切地想要采购。
“疫情这三年,国外很多行业停滞,叉车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出口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这几天国内外客商的热情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刘文营介绍,客商通常比较关心产品的功能、价格、售后服务等,他们会先记录意向客户的联系方式和具体需求,回去后会安排专人对接跟进、促成交易。“广交会只是外贸的一个开始。面对全球广阔市场,我们大家都希望在各国分别找到一个唯一的合适代理商,既把出口业务做好,又能实现业务触角本土化,为当地客户提供更贴心、更方便的服务,同时避免无谓的价格战。”
透过这次广交会,世界将会感知:中国将继续立足比较优势,热情参加国际分工,这不仅将促进自身发展,也将造福世界。
“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是不可取代的。”非洲驻华使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表示,在过去几年包括今年,许多参展商、买家和卖家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与广交会,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化及对全球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的重要贡献。
“对外开放是我们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不变的基本国策。”余淼杰认为,广交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对外开放史,也是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历史。无数中国商品通过广交会走出去,让世界认识中国这座“世界工厂”,世界各国也通过广交会走进来,了解中国这个“世界市场”。
正是因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我们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习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开放的宣示,也是热情的邀请,中国经济值得期待。
“每一届广交会交易的规模、内容、结构可能会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理念。我们的目标是追求一个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美好愿景,通过高水平的开放,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余淼杰说。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