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综如迷宫的小径、别家庭院的淡淡花香、缓慢的生活步调,最平常的画面是这片旧住宅区最迷人的一面。
而历史在这片热土留下的痕迹,也构成了深圳这座城市里峥嵘岁月的记忆。这里既有深圳第一批大型工业园区八卦岭工业区,是城市文化的发生地,也是深圳早期“拓荒牛”的家……
2020年,一批深圳文化学人共同书写园岭,出版了《园岭叙事》。书籍通过对园岭街道数十位社区居民的面对面访谈,从拓荒岁月、园岭新居、馥郁人文、往事如昨等多个角度,为深圳社区留下值得记忆的城市故事。
此书纳入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的专注书写深圳人文非虚构的《我们深圳》系列丛书,已于今年8月正式出版,物质生活书吧已上架,欢迎各位购买。
园岭街道成立于1983年11月,是深圳市建成最早的街道之一,当时辖区大致东起红岭路,西至华强路,南抵深南路,北达泥岗路,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为大园岭。
如今,园岭辖区东起红岭路,西至华强北路,南至红荔路,北至泥岗西路。这些道路和建筑的变迁,都见证了福田的发展,深圳的发展。
红荔路是贯穿福田东西的主干道与公交主干道,也是重要的景观大道,全线年的红荔路
▲红荔路在交通与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改造后,完善了道路智能感知与服务设施
在园岭新村居住多年,记忆尤深的是园岭的建筑结构颇为奇特,如果从高空俯瞰,颇像迷宫。除了外围几栋是排屋,里面大抵是连廊结构,
眼中,最富纪念的莫过于在园岭停车场旁边的士多。小时候口袋里有点钱,就会去士多买玻璃装的汽水来喝。。士多的老板总会说一些稀奇古怪的事,逗他们玩,每次去都有新的发现。现在士多老板关铺回老家了,她也长大了。
城市日新月异,许多人的生活节节高升,最初最老的一批新村居民,如今估计都搬离得七七八八了吧。然而园岭新村原在,这深圳老区的一片风景犹在,总有不尽的旧户搬出新人又进来,照旧开启对他们来说全新的生活。
。@落梅站在顶层,发现整个园岭和八卦岭尽收眼底,甚至远处的笔架山都小如微缩玩具。
其主体是以1999年11月29日这一天,被雕塑家们在深圳街头随机寻访的18个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的市民翻制成青铜等大的人像。
辅以四块雕刻着当天深圳城市生活的各种数据:股市行情、农副产品价格、天气预报,以及当天深圳晚报版面等的黑色大理石浮雕墙。
2002年,妇幼保健院与原深圳市妇女儿童医院合并,成为深圳市唯一一家妇幼专科三甲医院。刚来深圳时由于水土不服,
▲这里提供着集妇幼保健、诊治、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疗服务。图源@一个深圳
,有深圳“中心城区第一学府”之称。前身是深圳市第三中学,始创于1981年8月。
两侧分布着深圳政、经、文、教最核心的资源,也是一条见证着深圳这座城市传奇的一条路。
对荔枝公园的最初记忆,是一块秋日时有人放风筝,平素只是供游人席地而坐的草坪,在上面铺上瓜果点心,绵软的草坪绿茵萋萋,舒服坐着不愿起身。当时深圳有个“荔枝节”,地点就在荔枝公园。
1999年春天,18岁的@颜弋琴来到深圳,住在福田园岭姨妈家里。他的姨父是第一批转业到深圳的基建工程兵,除了上班,他会在荔枝公园练拳,不是公园里老头儿老太太伸伸手、弯弯腰,而是太极拳里面最繁难的一套。
第一次慕名去荔枝公园,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那样惊呼不已。她觉得这里不像莲花山公园那般受到众人敬仰,也不像海滨公园那般激情澎湃,而是恬静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默默地见证着一个又一个旷世奇迹。而这种恬静,正是脚步匆匆、四处奔波的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
回忆,每逢节日,火红的灯笼在仿汉白玉桥上一字排开,游人或在桥上眺望荔湖上的游船,以桥湖船为背景笑对镜头留下美好瞬间。
回忆,深市最早的“老五股”深原野公司在园岭一期临街也有一处营业点。1990年初原野股票发行时,杂志社派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记者拿回来5000股原始股票认购证,10元一股,谁要谁交钱。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上过不少课外班,语言表演、民族舞、独唱班、珠心算,几乎双休日都在赶场。
住宝安南路大信大厦,每周日,便送小侄女去到活动中心,学绘画学音乐学舞蹈。2006年,他重返深圳,住在新沙路,出于对于旧时光的眷恋,偶尔重回寻至青少年活动中心。那楼顶球体的老楼还在,只是曾经高大天篷的大家乐舞台却已拆了,时过境迁。
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不像现在有各种娱乐设施,大家乐舞台是当时最火爆的活动。@黎明华回忆,
,90年代开始一改“卡拉OK”独唱形式,逐步向系列化、专题化活动发展,既有公益义演和自荐表演活动,也有著名歌星表演,深受当时在深青工的喜爱。▲大家乐首创于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非常怀念老图书馆,那里有她的苦读记忆。记得当时排队一个通宵,就为了可以办个借书证,大清早到图书馆等着开门,就为着能够占个位置。
▲1994年8月4日,深圳图书馆门前等候办理借书证的人们。图源@罕见老照片
有一个职工专用的单车大棚,不停单车,却人来人往,热火朝天。那就是读者长廊的前身,也是它名字的由来。在这条单车棚改造的长廊上,不论是大老板还是打工仔,都必须站着读书,但也享受“想读到何时,就读到何时”的自由。
华强北这条中轴主干道南北长900多米的街区,占据了深圳九成以上的电子数码产品交易份额,是亚洲顶级规模的电子科技类产品集散地。
,谁也没想到,当时这条普通厂区道路的一小段,许多年后会因为电子街铺林立,被称为“中国电子第一街”。
▲1979年9月29日,粤北山区的三家三线厂共同迁入深圳,组建了深圳华强电子工业公司
▲深圳华强北,这里也是腾讯、金蝶、大族激光、海能达等有名的公司的发源地。图源@腾讯新闻
上世纪80年代初,华强北与罗湖相比,还是郊区的土地上,建立了以电子通讯产品为主的上步工业区。
@达玲早年在深圳蛇口打工,不上班的时候,她就和工友一起骑着单车到上步路附近,逐家敲门,询问当地人是否有新的“走私港货”卖。“有么野卖?”是她们最先学会的粤语。每次回家探亲,她们总能给家人带去最新的物品,“大包小包的,就像从香港回来探亲。”
,举目四眺,到处都是稀稀拉拉几间平房和毛竹搭成的建筑工棚,尘土飞扬,真是满目苍夷荒凉,百业待兴。
,是华强北王国最重要的础石,之后华强北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它那里发散并形成,它的领袖和灵魂的作用,至今也没有消失抑或削弱。
见证了华强北的成长和蜕变。她记得,华强北工业区最早林立的,不是今天的商业城,而是色调一致的厂房。
的物品价格相比来说较高,万佳百货采用的是当时刚兴起的仓储式经营方式。免税店的进口服装以好口碑吸引着消费群体,服装真是又少又贵,拥有一件商场里购买的服装,那就只属于正式场合才可以美一把的奢侈!▲上世纪90年代直到本世纪初,深圳人周末最爱逛的地方是万佳百货
曾想在华强北开店,手头只有4万元,想要在寸土寸金的华强北租个档口,谈何容易?
,此卖场为华强北四大老牌卖场之一,位置也处于华强北商业圈中心。一至三楼客流密集,档口门庭若市,租金自然高昂。而四楼、五楼的档口却不冷不热,特别是五楼,门庭冷落,鲜有人来。为吸引租户,卖场也使尽各种促销手段,以交一年送一年租金的方式来进行招商,还给商场起了一个与淘宝网谐音的名字“掏宝城”。
她在招商平面图上选中了一个转角档位,B区108,约5平方米,合同一签,一次上了2万6千多的租金,再花了1千多元装修了几个玻璃柜台。最后,只剩1万2千元作为进货周转,整理出了一份完整的进货清单,首先主打产品是MP3、MP4,外加一些电脑摄像头、鼠标、U盘、读卡器、耳机等等相关的电子产品。
回忆,华强北开始喧哗起来,最热闹的是女人世界。稍后顺电商场才在旁边开了一层楼,之后得以迅猛发展,短短几年功夫从一楼升至六楼,将整个大楼独占。
上步区虽没了,但是福田还有上步路,除此之外,还有上步北路、上步中路、上步南路......
是深圳拓荒牛。她回忆,深圳创业伊始,物质条件很差,生活艰苦,外调干部大部分没有住房,一日三餐,都在市委机关饭堂排队就餐,中午孩子们就回到饭堂对面的荔园小学玩耍,大人就在办公的地方打个盹。晚上全家人挤在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招待所,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等到1982年末终于分到了住房,新房坐落在通心岭,是一套7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打开房门,洁白的墙壁,明亮的玻璃窗,客厅里铺着当时极为时髦流行的淡绿色方块地砖。“哇,好靓啊,过新年住新房,一家团圆喜洋洋。”孩子们欢呼雀跃。
那时,@崔敏跟女朋友去看。女朋友大呼小叫为陕西队加油。他四下望了望,说你别喊了,这可是深圳的主场,当心深圳球迷扁你。女朋友剜他一眼,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他观察了一下,观众都在看球,没人在意这个疯丫头。后来想想,真是瞎操心。深圳是座新移民城市,人员五湖四海,北调南腔,包容性就强。
。南北向的八卦路连接笋岗西路和泥岗西路,除此以外还有东西向的八卦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六路、七路、八路、九路,如网状一般纵横交错。
▲30年前,八卦岭还是一片荒山,装备了重型机械的基建工程兵部队,在“七通一平”施工中大显身手。图源@杨洪祥
记得,当年的八卦岭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园,进进出出的都是年青的打工仔和打工妹。正因为如此,那里也是栖身的好地方,吃住都便宜,床位十元一个,快餐最低三元起,许多繁华地段走路就可以到达。
被派到八卦岭工作,公司就在528栋一层。当时,每个公司无论大小至少会有一辆双排座,也叫人货车。前面两排可座五个人,后面拉货,限重2吨半。那时深圳的街头跑得最欢见得最多的是这种双排座人货车。
@金国先生回忆,90年代在八卦三路旁有一家颇具规模的电话机生产厂商,整整一层楼都是忙碌的装电话机的人们,这里生产的电话机品种规格多质量好,据说大部分用来出口。那个年代电话紧俏,入户要排队,要交4500元的入户费,是人们最重要的通讯工具,家家都不能少。不像现在,智能手机兴起,很多家庭都将固定电线年,八卦岭工业区某工厂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从楼下排到楼上。图源@深圳特区报
@崔敏曾在八卦岭帮弟弟看店。他回忆,当年八卦岭比香蜜湖热闹,工业区,熟人也多。那时手机(模拟移动电话)远未普及,打工仔打工妹之间相互联系,主要是依靠传呼机。每到下班时间,打传呼的人络绎不绝。有个姑娘特别逗,要求给对方留言,“梅花开在腊月里,我的心中只有你”。那是个东北姑娘,口音很重,将近二十年过去了,他依稀记得。多可爱的姑娘,如此坦诚率真,而这样鲜活的语言,在书本里是学不到的。
42岁飞来深圳,随后被分配到集团在八卦岭鹏盛村的一间单身公寓。公寓30多平方米,朝南的内凉台一半是厨房,一半是洗手间,布局还算合理,一个人住绰绰有余。
。当时集团专门配置了一辆六十多座的豪华进口大巴作为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早上坐了大半车人,而下午下班,不少人为了自由活动,不坐班车,偌大的车厢,坐了稀稀拉拉几个人,显得空空荡荡。
@少华记得90年代初的八卦岭是个已具规模的老工业区,一憧接一幢的工业生产厂房鳞次栉比,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企业就座落在千篇一律的标准厂房里,如果不仔细辨认那大同小异的招牌和门面,你很难区分企业间的差异。
傍晚俯视楼下通宵夜市灯火如织、车流似水,耳听开张店铺的鞭炮声、划拳猜令声,使人久久不能入眠。
1997年8月,@线公里之外的黑龙江边陲小镇,只身来到深圳这座陌生的城市打工。“面点王”的面食成为他的慰藉,第一次吃就与几位同事一共点了十几种面点和凉盘,还喝了几支深圳老金威。
百花片区是深圳重要的教育基地,从百花一路到百花七路,从名校到日常生活,无处不透露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宋炳新回忆,白沙岭的高层住宅是深圳最早的高层居住小区,在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不同于后来的房地产开发。“我们一开始也不是很理解,因为当时北京上海都没多少高楼。”现在回过头来看,宋炳新发现深圳市领导的眼光是很超前的。
在特区度过的第一个新年。那时,由于计划经济,物资供应较紧张,大米、肉类、粮油都是凭票证供应。市委为了改善机关干部的生活,将市府后面的荷塘放水捞鱼,作为年货分给大家,而且还分了一些腊肠等食品。
@李敏乘坐的列车到达深圳。出了站台,走得筋疲力尽,终于在快天黑的时候,按照亲戚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位于长城大厦的招待所,登记到了一个床位,三十五元钱一晚,还是最便宜的。
@胡野秋在物质生活书吧有过许多美好的记忆,他说,须知在2000年以前,深圳只有一家罗湖书城,中心书城、南山书城等都还闻所未闻,在物质生活书吧诞生六年后,中心书城才从天而降
她缓慢而坚定地从儿童成长为成熟、自立的成年人,百花也在缓慢而坚定地成长成新的模样。
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百花六路,地处深圳市著名商业区华强北,占地8000平米,校舍原有建筑面积10000平米。
1985年4月,来深不到一年的金式如迎来他人生中最大的机遇——负责筹建“深圳实验学校”。
2016年,深圳率先系统性提出“建设中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目标。福田区作为首善之区,第一个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区,园岭街道百花街区作为深圳最知名的书香街区,成为市级第一个儿童友好型社区试点。
“凌晨2点,发完最后一条朋友圈,他去世了”:人这辈子,最值钱的不是车子房子,而是……
东方甄选增收不增利:半年赚了2.5亿元,同比下滑57.4%!中期薪酬开支大增168%
陈先生把一辆价值32000元的摩托车,放到某店做维修,第二天接到店方通知,车被偷了
雷军“50万以内最好看轿车”投票结果:奥迪A6第一,特斯拉Model 3第三
“打针脸”对比天然脸?《庆余年2》暴露人间线岁林忆莲或将复出,港媒曝4月将登台演出,曾连发9条动态晒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