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找的

染色苦丁茶现形 四川筠连县苦丁茶加糖加色素(图)
染色苦丁茶现形 四川筠连县苦丁茶加糖加色素(图)

新闻中心

-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染色苦丁茶现形 四川筠连县苦丁茶加糖加色素(图)
2024-02-21 22:53:33新闻中心

  2004年3月26日,本报以《色素“染”出苦丁茶》为题对筠连双泉、巡司等地的分散农户用色素、焦糖染出苦丁茶的现象进行了曝光。6月23日,央视《生活》栏目再次对本报曾经关注过的筠连“苦丁茶”掺杂施假的行为进行报道。那么,当地职能部门将怎么样应对?成都市场情况又如何?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记者正常采访了相关的负责人。

  3月中旬,本报记者来到筠连县暗访发现,为了有“卖相”,筠连县的个别茶农居然用劣质茶叶加入色素、焦糖等物质,炮制出“青翠”的苦丁茶。

  记者在劣质苦丁茶重灾区——筠连县的双泉、巡司等镇暗访时发现,新鲜的茶叶被农妇在开水里淘下便捞起来,然后用一块分不出颜色的肮脏旧布裹好,随手扔在旁边的洗衣机里甩干,然后就用绿得发黑的粉末色素,加上水调成的绿色浓汁不停的向劣质的茶叶上喷洒。在绿色达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后,再向茶叶里面加入焦糖。再经过炒制后回味甘甜、颜色翠绿的苦丁茶就这样出笼了。

  记者暗访发现,在广泛使用的色素中,主要是果绿和用做染布的工业染料。这种有毒的工业原料在筠连县到处都可以买到。记者看出,筠连当地人几乎是不喝本地茶。其中绝大多数都以40-300元/公斤的价格卖到了数百公里外的成都市场。

  6月23日,在本报率先报道筠连的问题苦丁茶后,央视《生活》栏目再次对筠连的苦丁茶掺杂施假行为进行了曝光。《生活》栏目记者看出,该现象依旧存在。

  在本报率先报道筠连苦丁茶问题以及央视再次关注后,引起筠连县委、县政府以及质监、工商等职能部门格外的重视。筠连县质监局局长杨宁昨日亲自致函本报,并对目前苦丁茶市场作出积极应对措施。

  在给本报的函中写到,其实早在2003年9月,由筠连县质监局牵头为苦丁茶生产企业制定了区域标准。并于2003年9月25日,对全县的11家生产公司进行了宣贯和登记。今年3月,在本报报道后,由筠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甘华锋、苦丁茶办公室主任李之超等负责牵头,对双腾镇、筠连镇、巡司镇等乡镇进行了检查,并收缴、销毁了掺杂施假苦丁茶32公斤。

  但是,对筠连苦丁茶农户存在的掺杂施假将如何监管?杨局长坦言,对分散农户的监管上的确是个盲区。在执法人员检查时,农户往往以自己吃为借口,执法人员很难得到他们销售环节的信息。

  和杨局长有着同样观点的还有筠连县工商局王局长。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对农户的监督管理上存在着“手软”的现象,理由很简单,监督太严,农户就会缺乏种植苦丁茶的积极性。王局长说:“都是利益惹的祸!”。

  面对筠连县苦丁茶存在的掺杂施假的现象,质监局和工商局都有着明确的目标。杨局长明确说,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监督企业按标准生产,以及加大对生产企业和分散农户的掺杂施假行为的打击力度。王局长也明确表态,将对该地茶叶批发商业市场和直接经营户签定责任书,落实责任,严格执行标准。

  早在3月中旬,记者在筠连县暗访时就发现,筠连的问题苦丁茶大量流入到成都市场。那么在央视再次对筠连苦丁茶曝光后,成都市场的现状又如何呢?

  24日上午,记者来到成都市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五块石茶叶批发商业市场看到,老板们都显得很悠闲。在茶叶市场入口处一家摊位前,插在茶叶中的纸牌上醒目地打着“正宗筠连苦丁茶”的字样。听说记者要买苦丁茶,打着光胴胴的胖男子热情并自信地向记者保证:“这是绝对资格的筠连苦丁茶,味道甘醇,清香可口。”

  在记者和老板的攀谈中得知,这里销售的苦丁茶价格不等,从25-100元/公斤,各个档次都有。但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价格在100元/公斤的茶叶在颜色上相反还没有几十元每公斤的好看。顺手拈起一点价格几十元的茶叶,然后沾一些水,手指立即留下墨绿色的汁。

  随后,记者又对该市场的其他苦丁茶经营户做出详细的调查后发现,销售的所谓筠连苦丁茶中绝大多数都存在着加色行为。据一位自称对茶叶行业很有发言权的宜宾老板介绍,从筠连来成都的“问题”苦丁茶,每天量很大,主要批发到了附近的郊县以及市内的各大茶楼,远的还销售到了山东、广州等城市。

  宜宾筠连县苦丁茶添加色素等黑心行为被曝光后,成都市五块石工商所的执法人员迅速出动,全力缉拿“问题”苦丁茶。

  24日下午,五块石工商所执法人员来到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大西南茶叶市场进行全方位检查。共查出5户商家经营筠连苦丁茶,其中有1户商家专销,其余4家均为代销。据专销点老板介绍,加入糖主要是能调节茶叶的干湿度,不加色素的茶叶汤色不好看。执法人员表示,将对市场加大查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