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找的

3年内实现全行业污水处理100%、中水回用100%
3年内实现全行业污水处理100%、中水回用100%

新闻中心

-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3年内实现全行业污水处理100%、中水回用100%
2024-05-17 23:46:44新闻中心

  3月28日,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主办,江苏斯尔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牛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协办的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徐文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吴江区盛泽镇政府镇长吕伟峰等相关行业协会、地方政府、院校以及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共30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李陵申作了题为《我国纺织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创新》的报告。他指出,近5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稳中有进,始终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由2012年的4530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5420万吨,占全球比重由2012年的53.41%增长至2016年的53.47%。

  李陵申分析总结了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纤维新材料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加工及生产开发技术取得突破,差别化率逐步的提升;功能性纤维材料已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核心技术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产业规模;高性能纤维品种齐全,产能规模已居世界前列。

  纺织加工技术新提升。产品品种不断丰富,附加值逐步的提升;纺织加工设施向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印染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取得新成就。印染技术进步和管理上的水准提升,水耗、能耗、污染物排放显而易见地下降,废污水处理能力、水重复利用率逐年提高;“十二五”期间,印染行业单位产品水耗由2.5吨/百米下降到1.8吨/百米,减少了28%;综合能耗由50公斤标煤/百米下降到41公斤标煤/百米,减少了18%;水重复利用率由15%提高到30%;棉织物低温漂白、针织物连续平幅前处理及水洗、棉织物无盐染色、纱线涂料染色等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生物酶精炼、短湿蒸染色、泡沫染色、针织物平幅染色、超声波染色、等离子体技术、非水介质染色技术探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自动化控制水平极大的提升,工艺参数在线采集与自动控制、化学品自动称量与输送、以数码喷墨印花和分色印花为代表的数字化印花技术获得产业化应用,部分企业突破了全流程数字化加工技术。

  产业用纺织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扩大了纺织外延。原料多样化、非织造复合加工技术、高端编织成型技术、后整理技术应用取得成效。

  纺织装备技术和制造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国产高端装备关键基础国产化率已达到50%以上。

  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新建一批技术创新体系和平台;建立了一批纺织产业技术联盟,成为产业集成创新的重要形式。

  纺织标准体系加强完善。2012年以来,我国共制、修订完成并发布纺织标准900项,其中国标692项,比2011年净增加530项,总量达到2111项,完成列入强国纲要重点领域的标准184项;由我国主导提出的国际标准项目21项。

  同时,李陵申也指出,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仍存在巨大挑战。行业前期发展中积累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正日渐凸显;综合成本优势在逐渐弱化,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部分领域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家环保管控和环境资源约束的压力在逐渐加大;创新发展与路径依赖之间的矛盾较为严重,科技成果转换率较低、创新成本比较高;贸易环境日渐复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增多,不确定性增加。

  行业下一步发展重点将在纤维新材料、高技术纺织品、高端装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制造方面。

  曹庭瑞作了题为《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报告。他从找差距、强基础、补短板、创意设计等方面谈了工信部对行业发展的工作和措施。他讲道,第一,找差距:我们该清醒认识纺织行业在创新方面的不足,在行业研发投入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以往的高速发展阶段,拼规模、拼数量、拼价格、拼成本的的粗纺发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该抛弃旧的发挥在那模式和思维方法、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科学技术研发力度,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强基础:制定发布行业规划、标准和产业政策。制定和发布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积极开展“三品”战略;用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发展。第三,补短板:对症下药形成重点支持和政策措施。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强基工程;开展绿色制造;加强行业创意设计能力建设。第四,促创新:推动纺织行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大力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加快新材料创新、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第五,树典型:用试点示范办法引领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是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发布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企业创新示范;重点品牌跟踪培育;工业设计中心;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建设。

  王加毅在会上以“建设绿色园区,推广绿色技术,让绿色织造成为行业标识”为题,重点介绍了2017年我国长丝织造行业遇到的问题、协会主要的工作、行业经济运作情况,并介绍了2018年行业工作重点。

  2017年伊始,吴江地区传出消息要将该地34万台喷水织机,3年内要压缩到10.2万台,引起全行业震动,长丝协会及时调查了解到,并非要淘汰这个产业,而是计划用3年时间“关停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重点关停“无证无照、无环评、无备案、擅自新增的喷水织机”即低小散企业;通过规范和提升,将规模较大的企业全部集中到工业园区,实现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100%。王加毅表示,该做法符合产业健康发展趋势,对整个行业的供需平衡影响不大。

  据王加毅介绍,长丝织物市场需求一直增长,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将是我国纺织产业中保持稳定且迅速增加的为数不多的产业之一,喷水织机是制织化纤长丝织物的最佳机型,今后需求与投资将保持增长态势。现阶段,喷水织机生产污水回用技术成熟、成本合理,行业污水处理问题主要是管理问题。集中体现在部分小散企业基础设施不到位,存在偷排偷放问题;多数园区企业污水处理做到100%,但回用比列不高;部分污水处理厂,处理质量满足不了回用要求;个别集群的地方政府对长丝行业认识不到位,采取“以压代管”的简单措施。王加毅强调,长丝行业实现污水处理100%,中水回用100%是可行的,需要协会、地方政府和企业一同努力,喷水织机不是污染设备,绿色织造能成为长丝织造行业的标识。

  王加毅表示,2017年,行业产量稳步增长。行业总体呈现产销两旺局面,根据协会对盛泽、长兴、秀洲、龙湖、泗阳、平望、柯桥7地化纤长丝织物产量跟踪统计,结合苏北、安徽、江西等地新增能力,经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测算,2017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总产量为482亿米,同比增长7.59%。出口数量继续增长,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156.97亿美元,同比增长4.54%。纺织织物出口数量298.89亿米,同比增长4.64%。其中化纤长丝织物累计出口141.22亿米,同比增长10.02%。化纤长丝织物出口量占我国纺织织物出口总量的47.25%,占比较2016年提高2.3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第一大出口织物地位,出口贡献率高达96.96%。

  投资持续回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长丝织造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425.84亿元,同比增长4.51%。投资持续回升的根本原因:一是一些企业围绕产品研究开发和降本增效积极进行设备改造与升级,全方面提升自动化水平;二是随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2017年用于污水治理、绿色织造的投资亦有所上升;三是一些企业陆续在苏北、安徽、江西等地投建新项目。但由于环保限制,全行业配套印染投资仅为55.71亿元,同比下降26.79%,降幅比2016年加深13.18个百分点。

  行业经济向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化纤织造加工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累计为1086.23亿元,同比增长9.65%,增速较2016年提高5.78个百分点;总利润累计为51.75亿元,同比增长23.13%,增速较2016年提高19.98个百分点;利润率为4.76%,较2016年提高0.52个百分点。收入增长平稳一方面是由于2016年全行业经济运行水平处于相对低位,另一方面2017年市场需求一直增长,企业订单充足。

  王加毅指出,2018年,将围绕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节能减排、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建立绿色生产技术储备库,向企业和产业集群进行推广;建立专家队伍,对企业组织指导和验收工作,力争3年内实现全行业污水处理100%,中水回用100%;借产业转移契机,高标准化建设绿色长丝织造工业园;继续开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主题下的系列活动;开展智能织造示范项目推荐活动。

  会上还颁发了2017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经济效益指标排名50强,2017年~2018年度中国长丝面料”十大品牌“。(名单附后)

  在下午的化纤织造清洁生产推广会上,东华大学教授李毓陵作了题为《喷水织造的清洁生产》主题发言。

  东华大学副教授陈小光、硕士研究生汪风波作了题为《喷水织造上浆废污水处理技术与应用》的主题发言。

  江苏斯尔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荣作了题为《化纤织造的自动化生产技术》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