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找的

技术 棉纤维品质与成纱质量相关性分析和实践
技术 棉纤维品质与成纱质量相关性分析和实践

爱游戏电竞平台

-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爱游戏电竞平台 > 印染

技术 棉纤维品质与成纱质量相关性分析和实践

2024-06-20 08:51:32印染
类别:

详细信息

  棉纤维品质对成纱质量的优劣起决定性作用,要纺制一定质量发展要求的纱线,就必须匹配适合的纤维品质。纺纱厂在做细特纱线时,为提高纱线质量,一般配棉时会在细绒棉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长绒棉以提高成纱质量。由于纤维品质总是决定着纤维价格的高低,因此选用不同品质棉纤维做到合理配棉,对成纱质量、用棉成本具有指导意义。我们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用不同品质细绒棉纯纺及细绒棉加长绒棉混纺进行配棉优化,并结合工序工艺优选,生产紧密纺JC9.7tex、紧密纺JC8.3tex、紧密纺JC7.3tex等品种,在“降本提质”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

  1.1 纤维的长度、整齐度、细度、细度不匀、短绒率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

  在纺纱过程中,罗拉牵伸机构对不同长度的纤维不能给予同样有效的控制,造成了短纤维的失控和浮游纤维变速点分布不集中,输出纱条中纤维头端移距偏差增加,使得成纱条干变差,尤其纤维整齐度较差时,成纱条干CV%明显增加。

  纤维细度对成纱条干CV%影响较大,因为在纺制一定细度的纱条时,纤维细度影响纱条截面中的平均纤维根数,对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因纤维随机排列而引起的不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也就影响成纱条干CV%。

  短纤维纱受拉伸外界的力的作用而断裂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纤维本身断裂而使纱断裂;第二种是由于纤维滑脱而使纱断裂,此时纤维本身不一定断裂,由于断裂不同时性,一般外层纤维先断,此时向心压力减小,纤维间的摩擦阻力减小,更易滑脱而使纱线断裂。纱线强力主要根据纱线的结构和组成纱线的纤维品质和它们的不匀情况,本文仅探讨纤维品质对成纱强力的影响。

  纤维长度越长,由于纱线断裂时滑脱纤维数量的减少,成纱的强力越高。当纤维长度比较短时,长度的增加对成纱强力的提高比较显著,当纤维长度足够长时,长度对强力的影响就不很明显。纤维整齐度越好,成纱强力越高。

  棉纤维在成熟度正常的情况下,纤维细度细,在加捻过程中内外转移的机会增加,各根纤维受力比较均匀,且在纱中互相抱合较紧帖,增加了纤维间的接触面积,来提升了纤维间的抱合力和摩擦力,滑脱长度缩短,纱线在拉伸断裂时,滑脱纤维数量减少,成纱强力提高。

  根据多年生产经验,纤维细度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度在40-50%,纤维长度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度在15-20%。

  为了使试验数据具有可比性,细绒棉A、细绒棉B纯纺及与长绒棉混纺时的工艺流程均相同,长绒棉与细绒棉混纺均采用条混,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均相同,纺制成9.7tex纱的捻度及支偏均相同。

  (1)配棉组A和B纯纺时成纱条干CV%、成纱强度随纤维品质的提高而明显提高,同时纺制紧密纺JC9.7tex纱成纱条干CV%,配棉组B比A水平提升了0.43个百分点,成纱强度B组比A组提高了12.9%,这主要是由于配棉组B纤维的综合指标SCI值148优于配棉组A纤维的SCI值131。

  (2)细绒棉与长绒棉混纺,当长绒棉比例在35%以下时,成纱条干CV%、强度随细绒棉的品质提高而明显提升,此时混棉成份中以细绒棉为主体,细绒棉的品质在成纱条干CV%、强度中起主要作用。

  (3)配棉组B的成纱条干CV%比配棉组D的水平提升了0.12个百分点,两者的成纱强度相当。D组使用了25%的长绒棉与中等品质的细绒棉混合,混合后的成纱质量与B组的上等品质细绒棉的成纱质量相当。这在半成品熟条的AFIS检测结果中能够正常的看到熟条的各项AFIS检测指标,B组持平或优于D组,尤其长度(n)CV% B组比D组优。由于熟条中B、D两组纤维的平均长度相当,而B组的长度整齐度、短绒率、细度等指标优于D组,这在后工序的高倍牵伸中长度整齐度好的纱条纤维变速点较为集中,从而使成纱条干CV%、强度水平有所提高,而纤维细度细也会使成纱质量水平更高,所以纤维整齐度、短绒率、细度,是配棉组B成纱质量优于D的根本原因。从试验结果为配棉组E的成纱质量也可替代F组。

  (4)从成纱质量指标的检验测试的数据能得出配棉组B的成纱质量优于D组,而B组的原料价格为16500元/吨,D组的原料价格为16000×75%+26000×25%=18500元/吨。即用B组代替D组可获得较好的成纱质量水平,且原料成本下降10%以上。(原料价格是以2022年棉花的市场价格计算的)

  清花工序采取“少抓勤抓,注重混合,多松少打,渐进开松”的工艺原则。抓棉机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偏小掌握,抓棉机的走路的速度及下降的距离根据抓棉机的运转效率设置,保证抓棉机的运转效率达到90%以上。由于配棉组B棉纤维的品质较好,清花工序各单机的打手速度偏小掌握,以减少纤维损伤。

  由于棉纤维品质较好,为减少纤维损伤,降低短绒增加,加强纤维的转移,适当降低刺辊速度,提高锡林刺辊速比;锡林针布采用“针高矮、前角小、齿尖密”的针布,有利于纤维的分梳、交替和转移,提高梳理和混合效果。生产实际中注意控制半成品质量,以稳定成纱质量。生条的质量控制:AFIS生条棉结不大于65个/g;AFIS生条根数法短纤维含量不高于24%。

  精梳采用短给棉,充分梳理,使纤维更加的伸直平行,精梳落棉可适当少落,以节约用棉。精梳条的质量控制:AFIS精梳条棉结小于10个/g;AFIS精梳条根数法短绒含量小于7%。

  配棉组B细绒棉长度长,并条的罗拉隔距可偏大掌握,后区牵伸倍数偏小掌握,经过工艺优选纺制9.7tex纱时,并条输出速度:480m/min,罗拉中心距(mm):40×45,后区牵伸倍数:1.15,成纱质量达到最佳,生产实践中熟条质量控制:条干CV%小于2.5%。

  粗纱工序的罗拉隔距适当偏大掌握,后区的牵伸倍数偏小掌握,经过工艺参数优选纺制9.7tex纱时,粗纱的罗拉隔距(mm):7.5×21×28,后区牵伸倍数:1.17,粗纱捻系数:125成纱质量最优,生产实际中粗纱的质量控制:条干CV%小于4.5%。

  细纱的工艺配置遵循“大后区罗拉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重加压”的原则,应用压力棒控制浮游纤维集中变速。细纱罗拉隔距(mm):17.5×40;后区牵伸倍数:1.17。

  我们通过工艺优化,并且在生产中对半成品质量加以控制,成纱质量水平得到逐步提升。从长期取样数据上看,不同纱支两组纱质量水平都相当,可相互取代。配棉组B取代配棉组D,纱线%以上。

  (1)棉纤维品质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当长绒棉比例在35%以下时,混棉成份中以细绒棉为主体,细绒棉的品质对成纱条干CV%、强度等指标起最大的作用,成纱条干CV%、强度随细绒棉的品质提高而显著提升。

  (2)配棉组B的成纱质量水平优于D组,主要是由于纱条中纤维整齐度、短绒率、细度等指标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在成纱质量相当的情况下,能够最终靠提高细绒棉的纤维品质而减少长绒棉的混用比例。

  (3)通过实践,不同纱支品种使用配棉组B替代D,并对B组纯细绒棉纺纱进行工序工艺参数优化,同时对半成品指标加以控制,可得到持续稳定的成纱质量。在纱线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用棉成本,即使用高品质的细绒棉纯纺,可部分取代长绒棉加中等品质细绒棉混纺,达到“降本提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