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牛仔看中国,中国牛仔看新塘。”自上世纪八十年新塘镇生产出第一条牛仔裤以来。经过30多年发展,一团棉花、一轴丝线织起了新塘牛仔之都称号,近4000家牛仔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聚集在这个小镇。
受经济形势影响,近年上游成本上升下游需求低迷挤压行业空间,新塘牛仔行业面临“大浪淘沙”。
上午十时,新塘镇汇太路两旁店铺陆续开门,作为新塘有名的布匹批发中心,汇太路不可避免地受近年市场不振影响。广州市迪泰纺织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湛家和说:“行情好时,街头店铺每月能租6万元,现在大概是4万元。”
今年开年,迪泰出口订单不降反升,但湛家和说:“今年订单量小价低,原来每个客人一下单就是30到40万条,现在减少一半多,价格也以便宜档次为主,以往选用几十块的纯棉面料,现在主要以十几、二十块的面料为主。”
订单量小、价格降低,反映在企业就是利润下降。广州市创兴服装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者代表吴秀兰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2年创兴订单较同期微增,但利润大幅度地下跌。创兴去年销售额几个亿,利润只有几百万。
高店租成为内销扩张的最大压力,两年里店铺租金上升近一倍,以一线元每平方每月租金现已上涨到1800至2000元。
部分企业选择退出牛仔行业。钟振波说:“新塘的牛仔企业经过近年的规范整治、业内整合及自然淘汰,其数量已由高峰时期的6000多家下降到现在的近4000多家”。
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短缺成为众多牛仔企业家感叹实业难做的主因。
吴秀兰说,招新进来的保安,10年前工资600到800元,现在是3500到3600元。普通员工没有3000元以上底薪根本请不来,设计、洗水等技术上的含金量较高的岗位,资深员工工资高达万元。不单工资要高,员工对住宿、工作环境要求提高了,新塘多数工厂现在要为员工提供住宿。
员工管理也成为一大难题。湛家和说,劳动力缺的不是人数,更重要的是劳动效率。早退迟到,甚至直接辞工不干经常发生。
部分中高层管理员工,回扣风相当普遍。他说,订单外发要收回扣,采购布料要收回扣。企业利润本来就低,这样成本更高了。
在此背景下,东南亚等国家开始分食牛仔制造蛋糕。迪泰的一个美国大客户从去年起不再向迪泰下单,经了解发现,这位客户已改从菲律宾和越南进货。菲律宾当地普通员工月工资100美元,依托这种廉价劳动力,2000至3000员工的大型服装厂在菲律宾遍地开花。
正如其他典型国内制造业一样,牛仔行业经过30多年快速地发展,成就斐然,问题也不少。行业无规划发展,小散乱现象严重,环境污染、城市形象及城市管理方面亟待解决。
一些企业慢慢的开始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迪泰纺织的办公大楼准备重新装修,以后将主要做面料研发、成品设计和样品展示。湛家和说,国外客商越来越看重公司研发设计、管理和硬件配套能力,通过在这样一些方面的投资,工价能“高一些”。
事实上,整个新塘牛仔行业在由OEM(贴牌生产)向ODM(承接设计制造业务)甚至是OBM(经营自有品牌)转型。
在产业链上游,国际风、品牌风劲吹新塘。在新塘牛仔城,一个规模庞大的中国意大利服装设计港在建设中,这个定位于开放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中心,将成为意大利设计师使用的工作室,发布新作品的展示中心和吸引全球潮流咨询的信息中心。“企业通过与设计中心设计师的互动,增强公司研发设计能力,同时利用设计师在品牌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经验,使新塘牛仔行业与世界融合,打造新塘牛仔服装品牌”,钟振波说。
在产业链下游,企业积极通过电商途径开拓销售渠道,希望能够通过电子商务,企业能找到方便廉价的品牌展示平台,并与消费者形成良好互动。
对于新塘牛仔行业的转型升级,增城市科技经贸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江文权说,牛仔行业未来道路必然是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效益化,为适应产业升级,增城市政府将打造电商服务、研发设计、技术检验测试、信息服务和产业宣传互动的公共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新塘牛仔”这一区域品牌的打造也将成为未来的重点工作之一,牛仔品牌展示厅、牛仔服装节以及牛仔形象大使大赛等活动将陆续推出。(完)